作者:娄诗文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引言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媒体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传播渠道,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与此同时,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学生的审美培养和文化素养提升中起到关键作用,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从新媒体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使教育者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多样化的媒介传播主流价值观,增强教育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也使得高校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思想和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同时应对其带来的挑战,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受众广泛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和灵活的传播方式。然而,这一优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新媒体信息的碎片化和多样化,学生在接收信息时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加之部分平台上负面信息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威胁。同时,新媒体的普及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感官体验获取信息,而不是依赖传统的文本阅读和课堂讲授。这种变化要求教育者必须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图文、音视频、互动游戏等多样化的媒介形式,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 艺术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以美育人、以艺载道的教育形式,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学生在美的体验中理解和认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例如,欣赏爱国主义题材的艺术作品可以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并自觉地将其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艺术教育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这种共鸣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学生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从而领悟到社会责任感、道德准则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 新媒体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路径
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几条可行的融合路径:
- 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平台。例如,建立线上虚拟艺术展览馆,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艺术作品的展示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参观和互动,实现教育内容的润物细无声。
- 开发艺术与思政融合的教育课程:在课程设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开发具有融合特色的教育课程。例如,可以开设“红色文化与艺术鉴赏”课程,通过分析红色艺术作品,探讨其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在艺术鉴赏中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组织艺术实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艺术实践活动。例如,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绘画大赛或戏剧表演,通过艺术创作和表现,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 利用新媒体传播思政与艺术教育成果: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成果的内容。例如,将学生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进行推广,并配合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解读,使广大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 结论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巧妙融入艺术教育中,既能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能力。这一融合模式不仅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为艺术教育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一融合模式,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 陈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融合研究[J].大学,2023,(S1):83-85.
- 张冬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重要意义及现存问题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4):199-200.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84.094.
- 孙国娇,张宪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研究[J].文化学刊,2016,(02):88-89.
【作者简介】娄诗文(1989-),女,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助教,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